自制酵素,你敢喝吗?

发布日期:2015-07-18

摘要:近年来火极一时的酵素减肥法和保健法备受男女老少的喜爱,微胖界的女生追捧至极。

     近年来火极一时的酵素备受男女老少的喜爱,微胖界的女生追捧至极。于是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自制酵素教程,各种让你皮肤变好、苗条的自制酵素书籍。殊不知,菌种有千千万万种,是肉眼根本无法识别的,是否含有有毒物质也不清楚,在这样的情况下,自制酵素需谨慎。
 
     自制酵素安全指数难以把控
 
自制酵素,你敢喝吗?
 
     其实绝大多数真菌是对我们有益的,全世界已知菌种有上千属,十万种,而你这只是真菌家族中的九牛一毛而已。自制酵素比较难把控,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!
 
     果蔬原料的种类每次做酵素你会购买几种果蔬呢?五种、十种还是二十种?对于你来说是否已经很多了呢,其实与专业的酵素产品相比,还是很不够的。专业的酵素品牌原料果蔬的种类一般不会低于五十种,比较顶级的品牌的部分产品甚至达到八九十种或一百多种,只有足够齐全的果蔬种类,才能保证发酵产物营养构架的完整性,对机体健康状况调节的全面性,这也是自己采购制作酵素无法做到的。
 
     发酵用菌种的安全性你知道你制作的酵素中,发酵的是什么菌吗?我想多数人并不知道吧,它们是直接借助果蔬上所携带的菌种来进行发酵的。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菌?确定是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吗?有没有坏菌混入,从而产生毒素呢?
 
     其实对于个人来说不可能像专业酵素工厂那样,严格控制洗切、装填过程,确保卫生安全,没有坏菌混入,并加入各种指定的有益菌种,发酵出所需的代谢产物和全面小分子营养。因此,如果自制酵素在制作过程中不够卫生,霉菌等有害菌混入繁殖,那么制作出来的所谓“酵素”就会含有“毒菌、毒素”等等,这样一来,对于人体健康便有害无益了,又谈何“养生”、“排毒”呢?
 
     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去除
     果蔬发酵的过程中,会产酸、产气,还会释放出乙醇,所以会有酒精的味道,那么自己制作的酵素是能够将酒精的成分去除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,因为这需要专业的制作过程来完成,比如加入醋酸菌将乙醇转变成为乙酸等,而这些都是个人在家里所无法完成的。因此,自制酵素的酒精含量通常都很高,长期饮用对于人体来说并无益处。
 
     酵素的活性保证
     我们都知道酵素怕热,基本上温度在45度左右就已经失去活性,所以自制酵素只要冲调至稍高的温度,酵素就已经失去活性,喝下去也没什么作用了。但是专业的酵素品牌拥有专门保护酵素活性的专利技术,使得酵素的活性不会随着时间流失,从而保证了我们吃下去的酵素都是确实有用的,这也是自制酵素所做不到的。

     发酵时间一般网上宣传自制酵素3个月就可以喝了,我不知道3个月的液体叫什么,有些网友说味道很怪异,有些很难入口。真正好的古法自然发酵酵素必须经过1年以上的发酵。当然,现在很多生物技术发酵的、植入很多菌种的酵素,发酵时间比较短,但是也要6个月到一年时间,这些酵素因为通过生物技术发酵,产量高,充分保留了酶的活性,而且酵素中糖分的含量是通过蔬果发酵而成的,其含量也比较低,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,而这类酵素一般在商超和网络均有销售。
 
     喝酵素请认证正规军
     即使酵素有千万般好处,也一定要选择正规产品,因为自制酵素通常都是个人制作的,设备有限,基本上没有产生酶类,同时也很难被人体吸收,因此服用自制酵素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。而真正好的酵素必须采用数十种甚至几十种优质果蔬,经过特殊菌种长期发酵至少365天以上,螯合制成,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要的酶类,同时糖分的含量也比较低,能充分满足人体的需要。这类一般复合酵素——植物性、复合性、活性、安全性,应具备这四大基本特性,才能算是好的酵素。
 
参考资料
QB/T 5324-2018,酵素产品分类导则   .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.2018-12-21
白浩,文佳嘉,费爽雯,等.酵素的功能与综合应用研究进展[J].食品工业,2017,38(6):270-272   .中国知网.2017-06-20
董洁,夏敏敏,王成忠,孙曙光,孙久玉.金丝小枣枣泥酵素发酵工艺的研究[J].食品工业科技,2014,35(02):197-200+205   .中国知网.2013-08-06
南竹,曹博恒.响应面法优化菠萝皮渣酵素的发酵工艺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7,45(20):98-100+103   .中国知网.2017-07-26
章苇虹,于士军,张春艳,徐鑫,王伟玲.滁菊水果酵素制作工艺研究[J].现代农业科技,2018(03):256-258   .中国知网.2018-02-07
敖梅英,王鑫,范友隆,傅国强,陈廷涛.食用型酵素产品的研究进展[J].安徽农业科学,2016,44(30):64-66+145   .中国知网.2016-11-22
朱政,周常义,曾磊,江锋,苏国成.酵素产品的研究进展及问题探究[J].中国酿造,2019,38(03):10-13   .中国知网.2019-03-25
声明:本页面摘取的书籍及文献内容均为营养科普知识,仅供消费者参考学习,相关内容不代表产品功效,请消费者们理性对待。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发现侵权请立即联系管理员删除!